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 Tianj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首页 > 专家论坛 > 正文

袁隆平:"高产优质超级稻是我创新的动力"
2016-03-07 09:50:2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点击:

  “高产优质超级稻是我创新的动力”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本报记者张振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开始了,我刚从田边走了一圈回来,马上又要到海南去,现在超级稻新品种高产又优质,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商议将超级稻推广到湄公河流域沿线国家。”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见记者,虽然已近86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还是神采弈弈地聊起了超级稻。

  会客室墙上挂着的一幅超级稻大照片吸引了记者的视线。照片中的稻穗金黄饱满,袁隆平特意配写了一行小字:“湖南溆浦首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

  从湖南到海南,留下了袁隆平团队一路不断耕耘的足迹。上一程就在湖南溆浦,在2014年秋收之季,由袁隆平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关项目创造了新纪录;下一程,超级稻第五期攻关正在海南蓄力冲剌,新的目标或许就会在海南等地诞生。

  “从示范亩产700公斤到1000公斤,超级稻前四期攻关靠的是科研创新;从每公顷15吨(亩产1000公斤)到16吨(亩产1067公斤)甚至在我90岁之前实现17吨,还得要靠科技创新,在高产的基础上追求优质是我创新的动力。”在不服老的袁隆平看来:他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要想早日实现,还得跟上“十三五”的首要发展理念——创新。

  农业部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20年来,袁隆平团队超级稻攻关项目就打上了创新的烙印。在袁隆平眼中,创新的法宝就是“四良配套”(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在此其中,良种、良法最需要创新、也最具创新的潜力。

  正是因为如此,在袁隆平团队启动第五期科研攻关时,将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放在了重中之重。

  “我搞了60年育种,产量、品质表现最好的就是超优千号。”袁隆平口中的超优千号指的是在第五期攻关中担当主角的超优1000,这个由袁隆平花了5年时间亲自研制、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精心选育的新品种,在和众多品种试验竞赛中脱颖而出。

  “今年我们安排了40几个百亩片,其中要求在5个实现千公斤的百亩片中,力争有1个百亩片达到17吨。”袁隆平告诉记者,结合农民的种植经验,在“良法”栽培技术上,创新主要表现为水肥的运作、深施缓施肥。

  经过良种、良法的创新,袁隆平称带来了三大创新性突破:穗大结实率高、秆高而抗倒伏、高产又优质。 

  “比如说抗倒伏,去年广东省兴宁市遭遇3次台风,将其他水稻都吹倒了,可超优千号超级稻有1.2米高呢,可就是金刚不倒。”袁隆平认为新品种高度抗倒伏这太难得了。

  虽然是超级稻中的核武器,但这个新品种也并非十全十美。袁隆平坦承,超优1000这个品种弱点是抗病性还不强,以后要多花精力做抗病研究,只要稻瘟病没有的话,一般都可以上千公斤。

  “它高产又优质,我请上千人吃了超优千号稻米煮的饭,有弹性有嚼头。日本有个米叫月光,产量大概在450公斤左右,在北京超市卖80元一公斤,可超优千号看相虽然不如月光,但产量高出1倍,品质可以与月光媲美,日本商人还专门来检测取样了,说口感好得很。”说话间,袁隆平转身拿出一小袋“超优1000”稻米执意要送给记者:“拿回去尝尝,给这个米打打分。”

  “去年邀请你去了中心旁边那块田里看过吧,你看那个稻穗,人人见了人人爱,今年到时欢迎你再来。”袁隆平笑声朗朗,这笑声中透露着一个耄耋老人追求超级稻既高产又优质的自信,更传递着一个“86后”矢志科研、不断创新超级稻的希望。

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作者或个人不同意刊载其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专家称“兽用抗生素致儿童肥胖”结论太武断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津沽惠农信息网 天津星火农业110科技信息网 天津农业科学院网 天津渔业网 天津科技特派员工作网

Copyright (C) 1999-2011 Tjagr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

津ICP备05010453号-1 制作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