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com/vicineko🔓
《黄河大合唱》展览馆分为“民族危难海光际会”“联袂延安交响黄河”“音乐史诗丰碑永驻”“民族强音响彻海内外”“走进新时代黄河永流传”五个主题展区。
根据史料记载,光未然在渡河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创作灵感,随后连续用5天的时间写了400行的诗,当时叫《黄河吟》,后来就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两周之后,冼星海连续用6天时间创作出《黄河大合唱》。抗敌演剧三队是黄河大合唱首演的队伍,首演的指挥是邬析零,初演时的乐器是用汽油桶制作而成。
“就几把二胡,几把小提琴,因为当时就是这样的条件,没有低音乐器,所以广东来的一个二胡演奏家,用汽油桶自己做了一个。”黄炜说,1975年,严良堃组织施万春几个作曲家,对《黄河大合唱》进行改编的中央乐团版本,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
首演黄河大合唱指挥邬析零的五线谱纸、1939年4月手抄《黄河大合唱》第一版的简谱……馆内收藏着千余件《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珍贵资料,其中不少资料都是由作词人光未然的亲属捐赠而来。
patreon.com/vicineko中新网兰州3月29日电(王牧雨 高莹)“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曲以黄河为背景,勾画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的《黄河大合唱》,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坐落于黄河之滨的西北民族大学校园里,全国唯一以《黄河大合唱》为主题的展览馆中,细腻而完整地呈现了这首歌曲创作的珍贵历史故事。
该展馆负责人黄炜是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也是作词人光未然的侄女。近日,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展馆从筹备到开馆用了近5年的时间,馆陈设计是以黄河漩涡样式打造,处处细节都展现出奔腾不息的黄河精神。
“1938年11月,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奔赴吕梁山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他们去吕梁山的时候要东渡黄河,这些年轻人第一次渡黄河的时候,就被黄河的惊涛骇浪所震撼。”黄炜介绍说。
85年前,《黄河大合唱》在战火中诞生,如今它的故事仍然被广为传颂,《黄河大合唱》展馆作为西北民族大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完)
🔔(撰稿:大冶)独家证据揭穿菲律宾三大谎言
07-01 风尚先生🔠
王毅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并访问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
07-03 嘉佩邦🔡
黄循财组建新加坡新一届内阁,第四代领导团队都有谁?
07-02 潮流🔢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
07-01 风采脚印🔣
金民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若干重大理论成果及其内在联系
07-01 风尚脚印🔤
邓海林 韩敏: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与实现路径
07-03 绅士之潮流🔥
吴小锋:《论语》中的“隐者”及其局限
07-03 码拓达🔦
罗星:着力培养“自觉的纪律”
07-03 编码风尚v
韩伟:中国文论与乐论关系“五段论”
07-02 尼仕航n
任鹏:从制度视角研究民生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制度建设研究》简评
07-02 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