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豆育种领域,有一家科研单位蜚声中外——它在十几年里,总共育成了17个高产广适应、高蛋白、高油、无豆腥味大豆系列新品种,其中多个品种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突破性意义,累计创造经济效益50多亿元。
它就是依托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大豆研究中心设立的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6月初,该中心和中心主任张孟臣分获省委、省政府命名的河北省“巨人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在品质育种上引领研究方向
大豆一直是河北省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河北还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以种植东北、山东的品种为主。由于外地品种有其地域性和适应性,在该省种植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抗性差、生育期长、产量低等问题,致使全省的大豆亩产一直在80公斤左右徘徊。
“一定要培育出适应河北地域的高产品种,甩掉大豆低产省的帽子。”虽然刚刚接触大豆育种,但是张孟臣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当时,省农科院油料室的科研条件极为简陋。几间办公室,几张桌子,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再加上几十亩试验田,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张孟臣和他的助手们硬是靠着自己多年的勤奋努力,育成了早熟高产品种“冀豆7号”,并首创了我国夏大豆亩产316.6公斤的最高产量记录,使河北省大豆亩产提高到100公斤以上,结束了大豆低产省的历史。
“冀豆7号”育成后,张孟臣的大豆育种研究进入了爬坡和徘徊阶段。为了应对国际、国内大豆生产、科研的新挑战,他远赴美国Illinois大学等国际知名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在学习掌握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同时,引进了一批国外优异种质资源。
回国后,张孟臣带领课题组开展了大豆遗传资源多样性、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轮回群体选择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后育成了历年国家区域试验蛋白质产量最高的冀豆12号,油分含量最高(高于国外进口大豆2-3个百分点)的冀黄13号,填补我国无腥大豆空白的五星1号等品种。
近几年,张孟臣团队又相继育成了高蛋白大豆冀豆15号,高油大豆“冀nf58”、冀豆17号以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无腥大豆五星2号、五星3号等国审品种,形成了高蛋白、高油、无腥味大豆品种系列。
统计显示,“十五”以来,张孟臣主持育成高蛋白、高油、无腥大豆系列品种16个,其中国家审定10个,不仅在早熟高产育种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品质育种上也引领了全国研究方向。在全国大豆区域试验中,张孟臣主持育成的大豆品种在5年参试中占据了4个年次的品质第一位。
大豆育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优良品种的育成,需要对上千份资源进行鉴定优选,进而进行亲本选配、组合杂交,还要经过若干代的筛选、观察、培育,时间大都在10年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功亏一篑。所以,张孟臣非常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他说,“巨人”团队能够取得令国内外同行仰慕的成就,首先是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此外,这里汇集了包括资源创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技术开发等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团队攻关的强大合力。
张孟臣还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和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先后选派团队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方法及生产技术等,并先后聘请了美国等国家的10多位著名分子遗传学家、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植物病理专家、遗传转化研究专家等前来讲学与开展技术培训。
通过长期与国内外前沿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再加上常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张孟臣和他的创新团队在大豆种质资源创新、轮回群体选择、回交导入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前列。其中,他们创制的蛋白质52.99%、脂肪含量24.11%、水溶性蛋白含量43.1%以及免疫大豆花叶病毒6个株系的优异种质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亩产300公斤不是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豆产业开放以后,国外转基因大豆如潮水般涌了进来,中国非转基因大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作为一名大豆育种专家,张孟臣感到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我们虽然无法阻挡国外转基因大豆涌入中国,但是有责任、有义务和全国大豆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斗,提高中国大豆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张孟臣说。
在大豆育种方面,他和他的创新团队将瞄准“稳定突破300公斤超高产”这个目标,充分应用我国丰富的基因资源,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将分子标记辅助大豆育种、轮回群体选择方法、回交导入系构建等技术更多地应用到育种实践中去,同时加快“南繁”步伐,缩短育种进程,增强品种的适应性。
目前,张孟臣和他的创新团队育成的大豆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面积的70%以上,在国内累计创造了5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