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 Tianj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etwork

六月份花事管理
2008-05-28 00:00:00   来源:   点击:

    一、花卉繁殖
  1、播种:6月份可行播种的花木种类有:报春花、莲子、苏铁、枇杷、蜡梅等。 
  2、扦插: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花木枝条中的形成层活动旺盛,是扦插繁殖花木的最佳时机。适于夏季进行嫩枝扦插的花木有两大类。一类是硬枝扦插不易生根或生根速度缓慢的种类,如桂花、山茶、含笑、橡皮树、水杉等;另一类则为比较容易生根的种类,如黄杨类、月季、六月雪、石榴、罗汉松、南天竹、桃树珊瑚类、十大功劳类、一品红等。还包括其它一大批草花。 
  3、嫁接:靠接,以盆栽实生蜡梅苗为砧木,靠接优良品种蜡梅;以盆栽紫玉兰、白玉兰苗为砧木靠接白兰、含笑等。芽接,以野蔷薇苗为砧木,嫁接繁殖优良月季品种;以杏、桃、李等一年生实生苗为砧木,芽接繁育寿桃、碧桃、紫叶李、红叶桃、郁李、梅花、榆叶梅等;以1至2年生青枫苗为砧木,嫁接繁育红枫、赤枫等。枝接,以油茶、红花油茶或单瓣实生山茶苗为砧木,枝接山茶、茶梅;以毛鹃中的紫蝴蝶、玉蝴蝶为砧木,劈接或腹接比利时杜鹃或西洋杜鹃。 
  4、压条:6月份可行压条繁殖的花木种类有:杜鹃、金银花、夹竹桃、桂花、山茶、梅花等。 
  5、分株:6月份可行分株繁殖的花卉种类有:马蹄莲(花后)、佛肚竹、凤梨类、一叶兰、吊兰、菖蒲类等。 
  二、采收种子与移栽定植 
  1、采收种子:6月份可行采收的草花种子有:石竹、矢车菊、金鱼草、报春花、蒲包花、朱顶红(随采随播)等。 
  6月份可行采收的花木种子:蜡梅、桃、杏、桂花等。  
  2、移栽定植和上盆:6月份有相当一部分草花需移栽定植或上盆,它们是:月见草、醉蝶花、凤仙花、报春花、矮牵牛、万寿菊、千日红、一串红、鸡冠花等。  
  进入夏季,一些大的花木不再进行移栽,以免影响其成活率和移栽后的生长。但对一些小的花灌木,带球移栽也无不可,但移栽后要加强喷水和遮阳管理。 
  三、花卉管理 
  1、浇水:6月份盆花浇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浇水时间,以上午10时或下午5时为好,一般情况下一天浇一次水即可;二是浇水温度,应保持浇灌用水与盆土温度基本一致;三是浇喷结合,借以提高局部空间的湿度。 
  夏季进入半休眠花卉当气温达30℃以上时,要减少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深休眠的花卉必须停止浇水,保持盆土不过分干燥即可。若逢连续降雨,应于雨停后倒去积水,盆土收干后再给予松土,以免造成植株烂根;或者在大雨到来前,将盆花打倒,待雨停后,再将盆花扶正。 
  2、施肥:对生长旺盛的种类,可每隔半月追施一次沤透的稀薄饼肥水,正在开花的种类,还要追施适量的磷钾肥。 
  对处于休眠和半休眠状态的花卉种类,则必须停止施肥;特别是那些肉质花卉种类,当气温达35℃以上时,要停止施肥,以免发生腐烂。 
  3、修剪、摘芽
  ⑴修剪生长旺盛的花木,使植株保持层次分明,外形良好的状态。⑵摘芽:开过花的花卉其残花败梗要及时摘除,枝条予以适当缩剪,以促使其下部侧枝或花芽再度开花;促使其能形成良好株形的花木,生长过旺的枝条要予以打顶摘芽,抑制主、侧梢的生长,促使侧芽萌发。
  4、遮荫:喜阴或喜半阴的花木,必须将其搬放到荫棚下,以防烈日暴晒对植株造成伤害。喜光的花卉种类,则必须给予充足的光照,罗汉松、虎刺、佛肚竹等,则可给予适当的遮荫。 
  5、防治病虫
  ⑴圆柏、翠柏、榔榆、木瓜、火棘、罗汉松、海棠类等易遭蛀干性天牛的危害,要及时采用毒签封堵予以防治。⑵月季、蔷薇、玫瑰等,在梅雨季节易出现白粉病、褐斑病,要及早喷布波尔多液进行防治。⑶白兰、梅花、蜡梅等易遭蚜虫的危害,要及早选用合适的农药喷杀。⑷兰花类叶片易感染炭疽病,应及早喷洒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⑸玳玳、柠檬、金橘、佛手等,嫩叶易遭柑橘凤蝶幼虫的啃食,可喷洒触杀剂、胃毒剂等农药杀灭。 
  四、盆景造型。能在6月份进行造型的植物种类,主要是一些适应性强、耐蟠扎的木本观赏植物,且必须是早春上盆炼苗或地栽的植株。它们是:罗汉松、迎春、胡颓子、华山松、翠柏、圆柏、枸杞、五针松、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梅花、碧桃、三角枫、六月雪、黑松、瓜子黄杨、榔榆、水杨梅、真柏、银杏、雪柳、火棘等。6月造型必须仔细、轻蟠慢扎,切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度。

 


 

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若作者或个人不同意刊载其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五月份草坪养护管理要点
下一篇:夏季平菇病虫防治技术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津沽惠农信息网 天津星火农业110科技信息网 天津农业科学院网 天津渔业网 天津科技特派员工作网

Copyright (C) 1999-2011 Tjagri.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

津ICP备05010453号-1 制作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