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讲到科技工作者心坎里。
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建设7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参与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中国科技开放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
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
当前,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创新中心或独享创新成果。
当竞争的结果直接关乎产业变革,关乎国运兴衰,关乎世界秩序,科技创新已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之道。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的大谋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国家兴衰规律、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深远擘画——
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释放出中国中亚合作高质量发展新信号。合作的焦点,不仅仅是传统能源和基础设施,更多转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哈萨克斯坦媒体称,哈萨克斯坦将会受益于中国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面对建设科技强国这盘大棋,党中央迅速落子:接续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前瞻谋划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战略、规划、计划、项目的相互衔接和压茬推进,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部署一批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
这是赢得未来所需。放眼世界,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清醒判断,“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国的太空“朋友圈”,从来不是封闭的“俱乐部”。中国的北斗已成为世界的北斗,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久的将来,嫦娥七号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逐梦星辰大海,中国与世界同行,为人类造福。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到杂交水稻,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到铁基高温超导……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故事,描绘了中国式科技创新的壮丽画卷。
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嫦娥”探月,“天眼”巡空,“天和”驻空,“地壳一号”挺进地球深处,“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
草榴网最新地址一年前的今天,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
伟大构想如何科学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体制上,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一法宝”;布局上,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一重头”;执行上,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强化企业“这一主体”等。
这是发展形势所迫。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答案坚定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科技与教育、人才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将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这是历史发展所示。纵横八万里,上下五千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进步史;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创新图强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十余年间,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新兴产业实现新发展。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集成电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产业增添动力,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加速更新,生物育种、新药创制、绿色低碳技术助力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
一次“火箭式”破格晋升,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95后”教师叶紫薇成了关注焦点。毕业后入职不到3年,通过战略性人才职称评审学校提名制度这一超常规方式,她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以人事人才改革推动创新的生动注脚。
眺望前行路,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十年时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唯有只争朝夕、埋头苦干,跑好我们手中这“历史的一棒”。
“这是巴基斯坦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优素福·汗感慨。今年2月,中巴签署选拔训练航天员合作协议,迈出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
为创新聚力,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等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创新护航,构建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提速,出台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政策举措,等等。
回望来时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突破“封锁线”、挺进“深水区”、扩大“朋友圈”,科技自立自强之路越走越宽广。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大幅精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为科研人员节省大量“跑腿”报材料时间。
当青年团队为突破脑机接口技术连续奋战,在实验室迎来黎明的曙光;当DeepSeek、宇树科技对标世界顶尖水平,向“规则制定者”跃迁;当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以全栈创新重塑产业链,将人工智能研发效率大幅提升……
基础前沿研究取得新突破。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被成功证明,化学小分子诱导人体细胞实现重编程,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实现“技术造物”……
这是世界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打过比方,“就像体育比赛换到了一个新场地,如果我们还留在原来的场地,那就跟不上趟了”。
面向未来,关键核心技术这一攻坚战必须以更强信心、更大毅力打下去。有深厚的基础、有体制的优势、有顽强的意志,打赢这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我们有信心!
“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前不久,冈比亚农场主穆萨带着一袋非洲产的中国杂交水稻稻米,来到袁隆平院士墓前,表达致敬和感恩,“袁老师,您的种子在冈比亚生根发芽,我们不再挨饿了。”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环环相扣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有效打通从科技到经济的转化通道。
2024年6月,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其中一条正是:“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201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昔日,在罗布泊的戈壁荒滩中,“两弹一星”元勋们用算盘打出大国重器的精度;在荆棘漫山、朔风如刀的野外,地质学家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在洪水肆虐、条件艰苦的三峡库区,水利专家们描绘出“高峡出平湖”的图景……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中国的科技创新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也越来越需要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上,中国将坚定做“赋能型大国”,持续以开放合作促科技进步、以创新成果共享促共同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现代化赋能。
对照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原始创新能力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等短板仍然明显。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冲刺,以跬步积昆仑的定力持续深耕,才能把科技强国蓝图变成现实。
被誉为“中国神草”的菌草,成为惠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人民的“幸福草”;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强劲引擎……中国技术和产品,让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使用后付费”……各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十几天后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总体要求,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九龙治水”“天女散花”……科技计划、投入、管理分散,创新资源碎片化,是科技界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143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接续落实,进一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组数字可以证明。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蝉联世界第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位列全球第10位,较2012年提升10个位次。
放眼世界,中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中国成为十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也是拥有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最多的国家。有外媒感叹,中国科技产品风靡全球,越来越多外国年轻人觉得中国很“酷”。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出台。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并作出整体部署。
面对当今世界技术鸿沟、数字鸿沟、智能鸿沟不断扩大的挑战,中国主张“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制定《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中国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
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脑机接口、6G、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一批重点项目“榜上有名”。
2023年3月,一项改革备受瞩目: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推动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
174.62MB
查看926.53MB
查看36.2MB
查看339.68MB
查看779.35MB
查看909.72MB
查看539.67MB
查看805.32MB
查看763.26MB
查看326.81MB
查看969.76MB
查看555.43MB
查看587.14MB
查看561.86MB
查看812.61MB
查看611.97MB
查看519.47MB
查看966.13MB
查看511.82MB
查看444.57MB
查看256.52MB
查看547.38MB
查看361.37MB
查看181.65MB
查看131.66MB
查看520.79MB
查看797.89MB
查看442.65MB
查看571.30MB
查看693.94MB
查看561.66MB
查看330.17MB
查看926.73MB
查看270.63MB
查看986.82MB
查看506.37MB
查看417.31MB
查看600.72MB
查看942.72MB
查看373.55MB
查看896.55MB
查看610.49MB
查看363.53MB
查看842.16MB
查看903.46MB
查看180.41MB
查看588.56MB
查看908.54MB
查看690.90MB
查看127.67MB
查看532.46MB
查看683.79MB
查看217.95MB
查看897.13MB
查看114.17MB
查看853.34MB
查看393.48MB
查看455.52MB
查看735.41MB
查看194.16MB
查看234.51MB
查看960.52MB
查看498.62MB
查看286.63MB
查看348.31MB
查看578.68MB
查看698.91MB
查看481.47MB
查看789.64MB
查看795.33MB
查看642.47MB
查看800.44MB
查看189.86MB
查看294.55MB
查看481.67MB
查看110.20MB
查看253.20MB
查看422.46MB
查看693.28MB
查看153.62MB
查看777.46MB
查看495.61MB
查看594.33MB
查看343.60MB
查看884.69MB
查看792.55MB
查看374.43MB
查看799.74MB
查看703.44MB
查看289.93MB
查看345.49MB
查看816.63MB
查看676.16MB
查看515.34MB
查看656.88MB
查看860.40MB
查看526.12MB
查看458.50MB
查看362.81MB
查看150.82MB
查看983.74MB
查看744.49MB
查看906.97MB
查看769.18MB
查看
588 万宁ff
独家|遭侄女实名举报后 宝利国际董事长取消公开活动🌯
2025-07-02 23:46:51 推荐
257 188****5336
崔永元道歉,“4天6000万”与范冰冰无关,那么,这份合同是谁的?🌳
2025-06-30 14:03:59 不推荐
107 152****1985
检察日报谈明星阴阳合同:税务机关要拔出萝卜带出泥🌷
2025-07-01 17:29:53 推荐
64 百变蜡笔小新
一条微博引发“血案” 3000亿影视股悬了(表)🌺
2025-06-30 07:32:4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