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而言,欧洲媒体的报道高峰要晚一些,是等到了冯德莱恩正式确认将发起调查,欧洲媒体才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和“补贴”出现了几天集中的报道。
也就是说,保留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球化。这在欧委会的官方说法中也能得到印证。根据欧委会的表述,反补贴等贸易防御手段原本是为了“维护欧盟的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
像欧委会这样扩大反补贴的范围、滥用反补贴,就被美国学了去。今年,美国新修改的反补贴条例中,也多了向市场追溯的部分。不管是有中国投资的企业,还是产业链上游用到了中国的产品,只要和中国有点联系,按照新的反补贴条例,美国就可以对相关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
利用大数据手段,谭主分析了2023年以来欧盟27国媒体有关“中国电动汽车”的报道。欧委会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当天,有一个明显的报道高峰。
各国在反补贴立法中设立主动发起的条款,本意并不是要将它作为一种主要的救济手段。长期追踪国际补贴规则发展的丁如和谭主分享了一个细节:
在这例补贴案后,欧委会开始着手立法,最终于2023年通过《外国补贴条例》,又进一步将外国企业来欧投资也纳入欧委会反补贴的考察范围。
正如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说,欧方不断挑起贸易争端,仅2024年以来,欧方就密集出台了31项对华贸易投资限制措施,其中贸易救济措施25项,还对华发起了外国补贴条例(FSR)调查、国际采购工具(IPI)调查,严重干扰中欧经贸合作。
对华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算是丹尼斯·雷东内上任后的最大“政绩”。而丹尼斯·雷东内的手法,也算得上是“师夷长技以制‘华’”——都是和美国人学的。
在这次讨论后,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欧洲中心助理主任詹姆斯·巴奇克率先提到了“补贴”一词,他表示,“在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多元化方面达成共识是美欧关系的重要一步,任何避免补贴战的举措都是有意义的。”
最初,“布鲁塞尔效应”是用在数据隐私等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存在立法的空白地带,有监管规则的立法需求。但在反补贴领域,已经有WTO规则在先。
但放在2023年全年的报道中看,“关税”“调查”“补贴”这些词,并不是欧盟大多数国家的媒体关于“中国电动汽车”报道的主题。
2020年,欧委会又完成了全球第一例第三国补贴案——将中国国有企业向第三国企业提供资助,也认定为欧委会反补贴的范围。
对于欧委会这种用监管来影响外国企业,进而调控市场的做法,有一个专门的理论,叫“布鲁塞尔效应”。它说的是,欧洲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在下降,这时,欧洲可以通过投入监管方面的立法,来改变全球企业的行为,保持欧洲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由于财政政策收紧,2023年,德国政府逐步降低了鼓励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补贴,这使得市场需求变少。与此同时,高企的通胀让德国电动汽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谭主分析了过去一年欧美媒体中有关“中国”+“补贴”+“电动汽车”的报道,发现这其中频繁提到了一个叫做丹尼斯·雷东内的人。
根据专业机构的挖掘,《政客》欧洲版一名叫斯图尔特·刘的记者,也在协同释放欧委会要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以及欧委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消息。这成为了舆论场的关键传播节点。
差差差全过程BBC、英国《每日电讯报》在转引谭主的报道时,都以“中国汽车制造商敦促中国政府提高对欧大排量汽油车关税”的相关内容作为标题;
相应地,能在数据中看到,德国、荷兰、爱尔兰等媒体触达率较高的报道中,都提到了中国电动汽车“高质低价”的特点。欧洲行业人士甚至直言,没有中国,就“没有能源转型”。
他是欧委会首席贸易执法官。在这个职位设立的前一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进口自欧盟等地的钢材征收25%的关税,进口的铝征收10%的关税。
多数报道的目光,还是聚焦在自身产业的发展上。就拿其中报道量最高的德国媒体来说。2023年,德国媒体报道的高频话题是“电池”“增长”“投资资本”。到了2024年,“电池”“转型”“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持续出现。
按理说,德国应该是最能感受到中国“威胁”和“冲击”的国家。但在欧委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件事上,德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反对。
有意思的是,协同欧委会释放消息的,不只是欧洲记者,还有美国媒体。并且美国媒体率先发起了信息轰炸,掀起了多轮炒作“补贴”问题的报道高峰。
丁如告诉谭主,一般来说,补贴是指政府直接的财政支持或减税免税。但从十多年前开始,欧盟对中国“补贴”的调查,逐渐增加了包括国有企业提供的电力、土地、贷款、上游原材料等层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反补贴调查范围,也是对现有世贸组织规则的滥用。
美媒的第一个报道高峰,在2023年3月到4月。事情的起因原本是美欧针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滥施补贴伤害欧盟产业利益的问题,要讨论解决办法。然而美媒在报道中,同时就开始“关联”起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存在所谓“补贴”的问题。
世贸组织自由贸易规则是有意给各国留下了这样的一个政策空间,这是一种技术性的留白。因为如果不作保留,各国就不会愿意加入WTO自由贸易的安排。
眼看光靠补贴这个话题不能引发太大关注。随后,美国咨询公司又接连发布报告,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50%的关税是阻止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必要条件’”。
中国当然是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谭主了解到,中国已经通过会见、会谈、通话、信函等方式,与欧盟机构和德国、法国等16个成员国进行了80余次沟通。
319.54MB
查看316.12MB
查看50.5MB
查看191.43MB
查看641.56MB
查看956.24MB
查看392.10MB
查看705.83MB
查看625.23MB
查看733.52MB
查看408.28MB
查看431.31MB
查看385.34MB
查看336.27MB
查看589.37MB
查看742.24MB
查看160.58MB
查看337.97MB
查看333.33MB
查看381.23MB
查看865.36MB
查看511.24MB
查看927.55MB
查看598.13MB
查看191.36MB
查看983.60MB
查看354.45MB
查看188.44MB
查看447.42MB
查看393.97MB
查看261.29MB
查看830.63MB
查看825.66MB
查看835.62MB
查看124.32MB
查看923.70MB
查看622.22MB
查看967.74MB
查看788.10MB
查看590.37MB
查看731.65MB
查看174.26MB
查看893.19MB
查看861.37MB
查看930.57MB
查看112.72MB
查看842.91MB
查看249.60MB
查看278.65MB
查看483.65MB
查看302.97MB
查看282.52MB
查看235.73MB
查看727.81MB
查看133.68MB
查看789.22MB
查看307.54MB
查看673.16MB
查看563.83MB
查看921.31MB
查看297.62MB
查看910.61MB
查看201.95MB
查看395.35MB
查看664.78MB
查看868.40MB
查看507.64MB
查看879.45MB
查看965.30MB
查看316.93MB
查看266.22MB
查看737.32MB
查看651.75MB
查看948.70MB
查看752.25MB
查看934.15MB
查看726.92MB
查看677.27MB
查看838.39MB
查看680.57MB
查看619.64MB
查看979.97MB
查看982.65MB
查看993.79MB
查看827.70MB
查看823.52MB
查看671.76MB
查看737.78MB
查看549.25MB
查看223.25MB
查看546.30MB
查看553.96MB
查看190.83MB
查看426.25MB
查看414.71MB
查看882.69MB
查看959.91MB
查看853.44MB
查看454.49MB
查看626.10MB
查看988.68MB
查看545.27MB
查看711.59MB
查看822.35MB
查看
264 遂宁mg
榴莲自由要来了吗🚸
2025-06-29 22:21:43 推荐
547 188****4470
高亚麟被曝出轨家暴🚼
2025-07-01 22:36:52 不推荐
445 152****3008
以军持续发动空袭🛁
2025-07-01 19:26:38 推荐
40 果果搓麻将
普京就职后雨中检阅🛄
2025-07-01 00:38:54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