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刘林向同学借2000元买了一部手机,一周后同学要求其提前还钱。听刘林说自己手上暂时没钱后,该同学向其推荐了一款回租贷App——只要把手机抵押出去,就能换一笔钱,还可以以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手机。
平台会要求用户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紧急联系人等信息,如果用户逾期未支付租金,平台就会开始催收,甚至利用用户的通讯录“通知”用户的联系人进行催收。
受访专家指出,商家以租赁名义吸引消费者贷款,“手机租赁”只是一个噱头,一些现金贷平台通过手机媒介,绕过“借贷”的概念,把借贷业务变成了租赁业务,涉嫌欺诈等违法行为。建议监管部门对此类模式加大监管力度,消费者在签订合同前也要擦亮眼睛,警惕掉入手机回租的陷阱。
合同写着两部手机价值19200元,王某实际拿到手的却只有14400元,加上每天320元的租金,一个月下来,王某要还28800元,折算成年利率高达60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海燕认为,消费者在租赁高额商品时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或机构,要求相关商家提供并核实相关营业执照。租赁时,要认真审核租赁合同,核实相关经办人员的身份信息,避免签订与实际租赁金额不符的合同,避免租赁合同中相关重要条款空白。
王某开了一家小纺织厂,因资金周转困难,被朋友圈一则“零门槛、迅速放款”的短期贷款广告吸引,遂联系对方申请贷款。对方称其贷款形式是租赁手机,先认购他们提供的手机,再把手机卖给回收手机的商户,再以回租方式贷款,期限至少一个月。
之后,对方拿出一份抬头为“租赁”的合约让王某签名,合约上写着:手机金额为9600元一部,每日租金是160元/部,押金1000元/部,租期一个月。结果,王某拿到手的贷款是:卖掉手机的17400元中,还要扣除300元资料费、700元家访费、1000元押金等各项费用,实际拿到的贷款只有14400元。王某每天还要付320元租金,不及时支付的话,工作人员会打电话、发短信来催。后来,对方找上门坐在王某工厂里不走,王某只好借了钱来还。
王某提出贷款2万元、贷一个月,工作人员拿出两部苹果15Pro max,共19200元,还称他们有回收手机渠道,每部手机回收价是8700元,两部手机共17400元。
杨敏也提出,消费者在签署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审核合同的具体条款,特别是关于提前终止租赁的责任承担,是否存在高额的违约金等情形,谨防合同陷阱。对于含义不明确的条款,要及时与平台、商家确认并保留相关证据。
“租赁时要注意仔细查阅《订阅及服务相关协议》,这是一份涉及出租方、承租方(消费者)和平台方的三方合同,消费者需向出租方申请融资租赁服务并支付租金、服务费等款项。这个‘等’字往往暗藏玄机。并且这份合同可能隐藏变相借贷行为,比如合同要求消费者签署第三方信贷平台预授信合同、上征信、授权第三方催收等。”该业内人士说,很多人可能都容易忽视合同细节,如果不仔细查看,就容易落入陷阱。
刘林照做了,将手机抵押了3个月,换来2000元。可没想到3个月后,2000元借款变成了1万元。到期后,他没有钱还款,对方便以电话、短信的形式催促其还钱,还称“如果不如期还钱,便将此事告诉他同学、父母”。
“通过强行引入租赁场景来规避现金贷相关规定,但在利率、期限、风控模式、资金用途等核心要件上与现金贷并无二致,本质上也没有场景依托,属于典型的监管套利行为,会被视作现金贷进行监管。”业内人士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租赁平台页面上,消费者看到的每月付款金额,实际上是平台方按照借款本金和约定利率来计算的,并非消费者理解的月产品租金。
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记者注意到,近期与回租手机相关的投诉达数十条,主要涉及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穿马甲”,将现金贷业务变身为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通过虚增借贷金额、恶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毁匿还款证据等方式形成虚假债权债务。
在某租赁平台,记者注意到其宣称“低月租即可带走心仪手机”。记者选中一款在某平台官方店标价8899元的华为Mate 60Pro+新机,页面显示租赁价格原价为21.79元/天,券后价格为19.57元/天,租期只有一年的选项可供选择。
页面还有另外一个选项,租完即送。不过价格高得离谱:页面显示总租金为11349元,比市场价高出近3000元。但记者实际操作发现,首月实际支付金额为1444.75元(包含服务费),次月至租期结束每月需实际支付945.75元,共计11848元,比其页面宣传的要多出近500元。
对于此类手机回租模式,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是打着手机回租幌子的现金贷业务,不仅暗藏合规风险,用户隐私安全也难以保障。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租赁业务暗藏不少陷阱,甚至有现金贷公司将手机变成拓展市场的新媒介,以手机回租等形式变相发放贷款。他们利用“零抵押”“低月租”的噱头吸引消费者,通过收取高额利息牟利,甚至一些没有资质的贷款公司也通过回收手机业务虚增借贷金额,让消费者陷入高额贷款,最后机钱两空。
在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敏看来,商家以租赁名义吸引消费者贷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非诚信经营行为。一些问题甚至超出消费纠纷范畴,涉嫌欺诈等违法行为。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如构成违法行为的,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这类以手机租赁陷阱的受害者群体主要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跟风追求时髦产品、高消费,经济困难,想到去贷款,银行贷款一般周期较长,所以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小的贷款平台或公司,但这些平台或公司其实是没有资质的。”警方提醒道。
免费看叼嘿视频将手机估价作为借款金额回收用户手机,再将手机回租给用户,并与用户约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即还款金额),回购价格高于回收价格部分以及相关“服务费”(即借款利息)。
“如果消费者有自己合法的利益诉求,一定要通过签订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方式,把这些诉求表达出来,如果商家不愿意,那么就赶紧离开,避免法律风险。”徐海燕说,另外要注意保存好证据,微信聊天、银行流水等证据要依法固定和保全好,以便维权。
勾选相关条款后,页面显示租金价格:首月实际需要支付金额为825.83元(包含服务费),次月至租期结束每月需实际支付636.83元,共计7830.96元。租期满一年后,如果想要买断,需支付4377元。且平台不支持提前归还,如提前归还,需支付剩余所有租金。
302.11MB
查看679.19MB
查看79.3MB
查看891.56MB
查看839.63MB
查看339.78MB
查看403.69MB
查看206.94MB
查看690.39MB
查看281.48MB
查看177.23MB
查看899.41MB
查看779.10MB
查看109.21MB
查看699.95MB
查看121.48MB
查看158.54MB
查看734.64MB
查看177.27MB
查看317.96MB
查看510.26MB
查看358.21MB
查看693.76MB
查看589.22MB
查看224.32MB
查看205.38MB
查看942.35MB
查看217.44MB
查看878.70MB
查看776.61MB
查看938.56MB
查看272.39MB
查看794.70MB
查看327.83MB
查看914.27MB
查看395.31MB
查看550.13MB
查看500.58MB
查看564.91MB
查看718.54MB
查看867.89MB
查看138.61MB
查看680.85MB
查看299.47MB
查看996.63MB
查看772.33MB
查看732.66MB
查看983.13MB
查看927.23MB
查看258.73MB
查看465.31MB
查看721.80MB
查看943.75MB
查看919.35MB
查看674.79MB
查看817.28MB
查看211.21MB
查看521.52MB
查看343.93MB
查看916.59MB
查看292.60MB
查看314.53MB
查看671.72MB
查看963.46MB
查看695.98MB
查看107.87MB
查看763.48MB
查看430.58MB
查看252.57MB
查看913.97MB
查看936.99MB
查看704.15MB
查看812.70MB
查看505.60MB
查看222.27MB
查看552.87MB
查看813.94MB
查看149.61MB
查看180.23MB
查看454.29MB
查看465.36MB
查看937.41MB
查看481.12MB
查看825.69MB
查看664.11MB
查看359.15MB
查看610.65MB
查看861.25MB
查看596.35MB
查看595.45MB
查看507.71MB
查看152.63MB
查看947.24MB
查看304.30MB
查看319.60MB
查看133.90MB
查看848.61MB
查看826.50MB
查看794.68MB
查看590.43MB
查看946.76MB
查看722.36MB
查看322.53MB
查看489.51MB
查看
445 都江堰xa
病毒学家睡在实验室门口背后🚿
2025-07-01 07:04:25 推荐
510 188****3901
国际油价全线下跌🛄
2025-07-02 22:38:43 不推荐
153 152****1896
台海若有战事美会来吗?名嘴:不会🛎
2025-07-01 12:03:55 推荐
14 杂技摩托车
美国大学反战抗议蔓延🛑
2025-07-01 08:39:1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