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农民”合作模式 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
位于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的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几千亩地被一片绿色覆盖。西青区农经委负责人员介绍,目前沙窝萝卜已实现反季节标准化、设施化种植,每年元旦、春节上市的带樱新鲜沙窝萝卜以其独特口感,赢得了市场。同时,合作社还建立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可通过产品外包装的编号实现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一旦出现品质等问题,便可对生产销售责任人“问责”。
据介绍,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依靠专业人员,完成产品认证、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等工作,通过标准化种植、统一专业化销售,沙窝萝卜的品质得到提升,价格也随之提高,社员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农闲季节,合作社还组织社员参加培训,探讨标准化种植等技术。
闽中生态农业园实现工厂化生产 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整齐划一的厂房、行驶有序的叉车……闽中生态农业园似乎更像工厂。作为引进的首个农业外资项目,闽中生态农业园坐落在张家窝镇农业产业园区内,以种植杏鲍菇为主。走进育菇室,马上能感到一阵凉意。工作人员介绍,杏鲍菇生长环境必须保证恒温、恒湿,且每间厂房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产出的杏鲍菇受到杂菌污染。
西青区张家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敏旺介绍,闽中生态农业园养殖绿色无公害杏鲍菇实现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长成后的培养袋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进行回收,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任何废料。目前园区一期工程全部投产,日产菇20万吨,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讲到园区未来的发展计划,张敏旺面露笑容地说:“闽中生态农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日产杏鲍菇40吨,实现年产值2.5亿元,并可解决更多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金三农”构建循环农业链模式 用循环经济指导现代农业发展
一路走、一路看,本网编辑来到当日的“走基层”活动第四个点位——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据介绍,公司占地面积5500亩,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奶牛养殖、食用菌种植、花卉苗木、有机肥生产。同时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用循环经济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构建“农→牧→沼→鱼→菌→肥”循环农业链模式,全方位打造以食用菌种植和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按照“农业为本,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发展思路,使生产与环境相协调,进而带动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
据悉,目前,天津市凯润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规划已经获批,园区内已经引进三家企业,进行食用菌深加工、保健品加工等。
2010年,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新疆和田地区策勒乡举行食用菌援疆项目签约仪式,签下本市援疆项目第一单。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孙少起介绍,现在当地大棚里种植的香菇、平菇、茶树菇都已长出,有的已进入居民餐桌,试种的4个大棚中4万棒灵芝长势喜人,成活率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