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安全的‘替罪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昨天在第六届食品安全国际论坛暨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2011年年会上发表演讲,他认为当前国内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有很大误解,而目前引发食品安全的案例均是非法使用添加剂造成的。
孙宝国介绍,中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非常悠久,1000多年前制作油条所使用的明矾就是一种添加剂,而成分为氯化镁的卤水用于“点”豆腐则有2100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却起步很晚,1986年卫生部首次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至今仅有25年。孙院士认为,目前我国针对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法规仍然相对滞后,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尤其是“超范围”“超量”使用的情况确实仍然存在。
近年来国内爆发的“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都是非法添加造成,“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好的,”孙宝国说,“但是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感受却非常差。由于缺乏科普和正确信息,有80%的公众误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由食品添加剂引起。”
为切实解决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如此“窘境”,孙宝国院士认为,应该依法加强监管,在品种、适用范围和用量上都要严格细致规定;严打非法添加行为,应让违法者“倾家荡产”;此外,媒体和教育机构要多进行科普和正确信息的传递,引导公众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理性对待。